近年来,随着国内BIM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,建筑业对其的关注度与重视也不断提高。
上到政府建设主管部门,下到业主方、设计方、施工方、监理方,谈起BIM技术,先不说对与不对,但也都能说上两句,能谈到BIM的概念、BIM的优势。
但是说到这些观点的时候,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么一个情况。今天,咱们就来探讨一下学习理解BIM的过程中常见的几种坑。
一、BIM就是三维模型,BIM就是Revit
说到BIM,大家能感受的最直观就是Revit模型,实际将要创建的建筑物丝毫不差的在电脑里面模拟搭建一遍,于是大家心里就留下了“BIM就是一个三维模型”或者“BIM就是Revit”的概念。
首先探讨一下第一种观点,人们常说“眼见为实”,其实这一句话并不适用于我们今天要讲到的BIM技术,我们眼见的并不是真正的“实”,只有一个三维模型,并不能带来多少实际上的用处。
BIM技术真正的“实”在于中间的“I”,而非后面的“M”。模型只有被赋予信息才是有意义的,但是仅仅包含一个“I”,也不能称之为“BIM”。
笔者认为BIM是一项技术,是一个系统。
它是在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运用数字化、参数化、信息化等手段,将建筑项目中的各个专业、阶段的数据信息纳入其中,然后借助BIM软件来进行数据的整合、集成、分析、决策,最后为项目提供数据支持,达到提高项目品质、缩短项目工期、节约项目成本的目的。
而Revit只是BIM体系中上百款软件中的一款建模软件,故并不能代表BIM。
二、BIM就是噱头,没有实际作用
很多人都觉得目前建筑行业,只有大型的国企以及民营建筑企业会比较看重BIM技术,一些小的或者是只能运用BIM技术建个模的企业来说,BIM技术的运用只会增加成本,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能够在项目评比中因为用到了BIM技术而加分,认为BIM只是一个国家主导的噱头。
笔者认为这是一种很狭隘的看法,从技术应用的角度来看,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不断地应用新技术来实现人们需求愿望的历史。
也就是说,需求的拉动,始终是技术淘汰与创新的动因。下面咱们仅仅从设计的过程来说明,为什么运用BIM技术的设计方式比传统的设计方式更具价值?
如今的建筑设计的过程不仅仅是单兵作战,而是多兵种联合作战。
对比传统的CAD二维设计,单单设计的五个部门,建筑、结构、水、暖、电,各自有各自的图纸,各专业设计师沟通不到位,建筑与结构,建筑与设备,设备与结构都可能会出现碰撞,更不要说与施工方和业主的沟通了,而BIM就具有更好的设计协调性,方便大家协同设计,及早进行冲突碰撞检查,解决空间存在的问题。
当然除了在空间上的作用以外,在时间、成本的上的管理,运用BIM技术也能带更多的效益。
三、BIM是万能的,但为什么没有带来实际收益
首先,BIM并不是万能的,他的实施是需要一定环境的,上到企业的管理决策,下到搭建的软硬件环境,都制约着BIM的实施。
其次,BIM技术是可以运用在很多方面,但是并不代表着在每一个方面都是最好的方案。
目前针对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BIM应用,没有选用各自专业的解决方案。在建造阶段,只是用在设计阶段发挥作用的BIM软件建了模,做点设计阶段的碰撞检查,就无法再干别的事。
到了招标阶段费了很大劲建好的模型,连工程量都出不来,结构工程最重要的钢筋模型建不起来,无法支持到招投标的工作,后续建造阶段的应用更无从谈起。
BIM技术的运用应该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,从设计阶段到建造阶段再到后期的运维阶段,都要明确BIM技术应用的目标,根据要达到的应用目标,合理规划BIM实施的整体方案。
说了这么多,能够明确的一点是,BIM技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,但他确实是利于建筑业的发展进步的,确实是建筑业未来的趋势。
从传统的方式向运用BIM转化,必然存在一些问题,每一次改变必定也都会伴随着痛苦,但是没有痛苦的尝试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。
未来还会出现更多的“坑”,我们也会去填平更多的“坑”,终究会走出一条平坦宽阔的路。
编辑丨冯晨
审核丨子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