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正值报考季,和大家分享一个设计院的励志案例:
这位从设计院辞职、回家专心鸡娃、最终送娃上北大、堪称“人生赢家”的设计师,对设计院,那也是“苦大仇深”啊。
离职多年后,每当看到有人吐槽设计院,她依然感觉热血沸腾,必须转发一波,方觉身心舒爽。。。
嗯,其实我早就发现:我的粉丝群体中,有一部分人,其实是已经离开设计院的,但他们依然很喜欢看我吐槽设计院,只因“设计一日,结仇万年”。
虽说“三百六十行,行行都骂娘”,但像设计院怨念这么重的行业,恐怕也很难找到第二个了。。。
而且呢,这还是赶上了当年所谓“好时候”的,要是现在毕业去设计院,未来的怨念之深,恐怕可以作为“咒怨”的素材,去拍恐怖电影了。
(名字不妨就叫“设计怨”,剧情可以安排主角熬夜画图,发现屏幕上的建筑轮廓,越看越像一个女鬼的脸,最终女鬼从CAD里蹦出来,原来就是当年画这个项目猝死的女设计师前来索命,想想就觉得刺激)
(关于报考建议,我总结了30个推荐专业,外加一句总评,感兴趣的朋友,可后台回复:专业推荐)
~~~
不过话说回来,其实在我的观察中,设计师群体的孩子,其学习水平,一般都不会差。
那些天天熬夜加班的设计师,孩子考上985、top2的也大有人在,所以跟是否裸辞鸡娃,或许也没有太大关系。。。
毕竟,孩子是父母的“影子”,以设计师“人均卷王”的素质,他们的孩子在学校里,自然也都有“卷王”的潜质,只要稍加发掘,成绩自然能名列前茅。
而且呢,设计这个行业,虽然技术含量不算很高,但毕竟是繁重的“脑力劳动”,对人的精力要求,还是很大的。
因而,设计师群体,咱虽不敢说智商有多高吧(实际上智商也很高,只是脑子进水选错专业,外加“刷图降智”,才显得智商不够高),但通宵熬夜后第二天连轴转的大有人在,“精力”肯定是没的挑。
而对高考而言,“精力”,其实是和“智商”同等重要的。
很多同学,其实败就败在精力不足,晚上写完作业就12点了,第二天6点又要起来跑操,精力跟不上,上课老打瞌睡,学习效率自然大打折扣。
而这些问题,对设计师群体的孩子,都不是问题。
毕竟“龙生龙,凤生凤,设计的孩子能熬钟”,设计师老爹能熬夜出图不犯困,孩子自然可以熬夜刷题不打盹,相当于天生比别人多出了学习时间,取得领先也便是迟早的事了。
~~~
所以说,我对设计师群体的教育建议,并不是要向这位孩子考上北大的“人生赢家”学习,也去裸辞鸡娃。
我的建议反而是:要记得在适当的时机,去提醒您的孩子,不要把这种“卷就完了”的“学生思维”,无条件地带入到工作之中。
因为在学校里,我们所付出的所有努力,其唯一的回报,就是师长的认可(奖学金那点钱,暂且忽略)。
为了一句肯定的称赞,孩子们“头悬梁,锥刺股”,相信只要能够“卷”赢同龄人,就可以“金榜题名”,走上人生巅峰。。。
这样的逻辑,在学校里,其实没有毛病。
因为在求学路上,孩子们修炼的是“精神”,用“精神奖励”反哺“付出”,就是学习的真谛。
但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,如果孩子们延续这种“学生思维”:努力付出,只为获得领导的一句称赞。那么这种行为,事实上就与“工贼”无异。
是的,橘生校内为“学霸”,橘生职场为“工贼”。
一种“美德”,如果所托非地,那么就退化为“劣德”、“恶德”,变成了一种自发的驯化与奴化。
如此一来,我们的教育,也便成了奴化的教育,与我们希望孩子能够“顶天立地做人”的初衷,背道而驰矣。。。